1955年,新中国第一次授衔,背后有一段特殊的插曲。朱辉照,这位已经提交离休申请、正在家中养病的将领,突然接到了一纸通知:“赶紧赶到北京,授衔仪式上有你一份!”当时,朱辉照正在西北地区的家里,他早已把“授衔”这事抛在脑后。按照当时的规定,离休干部是没有资格参加授衔的,况且他还主动表示要“让位置”给年轻人。
然而,朱辉照不仅参加了授衔仪式,还被授予了中将军衔,并且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。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呢?
朱辉照在接到授衔通知时,正和护士说:“别占着位置耽误年轻人。”如果不知道的人,可能还会认为他家庭条件很好。但其实,他的出身并不显赫。朱辉照的成长经历充满了艰辛,他出生在江西莲花县一个贫困的农家,小时候家里穷到只能吃野菜勉强充饥。稍微大一点,他就被送到篾匠铺做学徒。可当时的学徒根本不是真正学手艺,而是做最繁重的杂活,甚至连饭都吃不饱。
展开剩余79%随着学徒人数增多,朱辉照被赶去做地主家的工人,生活艰苦得几乎让人无法忍受。直到1927年,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经过他的家乡,才给了他一丝希望。那时,部队在转移途中,顺便为乡亲们铲除了一些恶霸地主。朱辉照被这支“为穷人说话”的队伍深深吸引,心中燃起了革命的火焰。于是,他报名参加了村里的农民运动,并在部队扩红时,偷偷瞒着家人参军,18岁便加入了共产党。
尽管朱辉照没有受过正式教育,但凭着一股“肯琢磨”的劲头,他很快成为部队里的“政工能手”。在红军时期,他担任宣传员时并不简单地照读文件,而是将“打土豪、分田地”编成了莲花县的山歌,战士们一边唱,一边就把革命的道理记牢了。后来,他担任警卫连指导员时,有战士因想家而情绪低落,他没有批评,而是用煮红薯的方式与战士们聊家常,最终这名战士决定留下来继续革命。
朱辉照最让人佩服的,是在长征中的乌蒙山战役。当时,红二方面军被十几万国民党军队围困在山中,贺老总指挥部队进行“回旋战”,朱辉照所在的12团是主力。他稳住了全团的士气,并在关键的则章坝战斗中,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策略:让参谋长黄新廷带领前卫营直插敌军指挥部。尽管没有抓到敌军司令,但这一举动成功扰乱了敌人的部署,为主力部队的突破争取了时间。
新中国成立后,朱辉照继续留在西北军区工作。尽管那时的西北条件非常艰苦,他依旧没有享受特殊待遇。每次下基层,他都会先去看看战士们的伙食,发现战士们冬天没有足够的棉衣,他便立刻向上级申请,确保战士们能得到足够的保障。在用人方面,他坚持只看能力,从不任人唯亲,即便是老战友也被他婉拒找轻松岗位的请求:“岗位是给能干事的人,不是用来做人情的。”
然而,长年的操劳终于拖垮了朱辉照的身体。1955年春天,他正在办公室修改文件时,突然眼前一黑晕倒了。送到医院后,医生发现他患上了脑溢血。醒来后的第一句话,他就要求警卫员帮他写离休申请:“我现在连字都写不了,不能占着位置耽误工作。”
当时的授衔名单已经初步拟定,朱辉照被列为中将的候选人。上级劝他说:“你先在医院养病,等授衔完再离休也不迟。”但他坚持认为:“不行,我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事情。”最终,经过上级批准,他的离休申请被接受。
然而,就在授衔前几天,中央召开专门会议讨论了他的情况。从红军时期的宣传员,到西北军区的骨干,朱辉照为革命付出了半生的心血。他参加了无数的硬仗,诸如乌蒙山突围、兰州战役等,他的贡献不能被忽视。最后,中央决定:“朱辉照必须授衔,中将军衔,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”
当接到通知时,朱辉照正在医院里练字(怕手生影响将来的工作),手中的笔几乎掉了。他随后赶往北京参加授衔仪式,特意穿了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。有些人劝他换一套新的,他却说:“这衣服陪着我打了好几场仗,穿着踏实。”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1955年授衔时,获得一级勋章是非常困难的,必须是那些在红军时期、抗战时期、解放战争时期都有突出贡献的将领才能获得。朱辉照能一次性获得三枚一级勋章,这证明了他在革命中的卓越贡献,而他的成功并非依靠抢功,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“干事”取得的。
例如,在抗战时期,有人提出培养日语干部以便改造俘虏,大家都对这个提议持反对意见,但朱辉照没有急于否定,而是认真的问:“你觉得怎么做合适?”最后,他推动部队开设了日语学习班,这一措施成功瓦解了许多日军的斗志。
在解放战争期间,朱辉照所在的部队面临马家军的骑兵部队,战士们的士气低落。他没有空洞的说“你们要勇敢”,而是亲自带领干部下到连队,研究马家军的战术,邀请打过骑兵的老兵来分享经验,最终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,帮助部队顺利解放了兰州。
即使在离休后,朱辉照依然没有停下脚步。他搜集了大量革命时期的资料,准备整理成教材供年轻干部学习,虽然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完成,但他的心依然在为国家做贡献。
朱辉照直到1964年去世,留下的除了几件旧军装和一些书籍,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。他的一生清廉、高风亮节,即使在他申请离休时,他也坚守着“位置要给能干事的人,功劳是大家一起拼的”这一信念。这样一位将领,离休后依然值得被人们记住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官网-炒股配资门户网-股票实盘配资-五倍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