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近日宣布拉拢日本、澳大利亚和印度,组建一个新的“四国稀土联盟”,意图打破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垄断地位。可转眼之间,特朗普政府却意外撤回了对中国的芯片软件禁令,甚至连夜解除了稀土磁性材料的进口限制。这一反转让外界感到诧异,难道是美国在与中国的博弈中被“背刺”了吗?
实际上,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和印度这四国组成的稀土联盟,其核心目标非常明确——希望能够减轻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。这一举动之所以如此迫切,主要是因为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的绝对主导地位。中国不仅控制了全球约70%的稀土开采,还承担了90%的精炼加工工作,几乎垄断了整个产业链。西方的军工制造、高科技产业和新能源领域,都深深依赖着中国的稀土供应。
展开剩余84%为了摆脱这种依赖,这四国决定联手整合资源、提升技术,试图自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,以绕开中国的控制。但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残酷。首先,美国的技术实力并不足以支持他们高质量稀土的精炼。美国自己生产的稀土纯度远低于中国的99.999%,而且生产能力远不能与中国的年产量相比,差距非常明显。
而日本表面上跟着美国一起喊口号,实际上却依然在背地里和中国继续进行稀土交易与经济合作。虽然近年来他们在稀土回收技术上有所突破,但依然面临成本过高、产能不足的问题。2010年,中国一度停止稀土出口,令日本措手不及,这才逼得他们开始研究新的分离技术,但至今仍未能完全脱离中国。
至于澳大利亚,最初大声疾呼要去中国化,但当他们的精炼厂没有中国的技术支持时,几乎无法正常运作。尽管像莱纳斯公司能够分离重稀土,但其成本远远高于中国,且环保处理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。
印度虽然有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,但由于技术水平低,处理过程中存在放射性钍等安全隐患,他们最终还是不得不依赖中国来完成稀土的精炼。国内的开采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精炼技术也严重落后。
最让人无奈的是,这四国的合作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顺利。美国极力推动这个联盟,表面上宣称要实现技术自主,但其他国家更关心的却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。每当谈到谁出钱、谁主导时,各方就开始争执不下,分歧重重。
特朗普政府虽然急于推动这一合作,但却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令人意外的让步。因为美国的军工和高科技产业,特别是军工领域,已经深陷对中国稀土的依赖。如果中国一旦断供,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几乎会陷入瘫痪状态。例如,美军的F-35战斗机、核潜艇、雷达等核心部件,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磁性材料。而美国军方也承认,没有中国的专利技术,许多高端军工产品的性能都达不到预定标准。
不仅如此,美国的民用产业也深受稀土短缺的影响。特斯拉Model 3电动汽车和福特的混合动力汽车都需要大量的稀土永磁材料。中国一放松民用稀土的出口,美国车企便迅速囤货,特斯拉的高层甚至私下透露,如果稀土断供超过半年,他们的电动车生产线将完全停滞。
更让人尴尬的是,美国自己采掘的稀土矿石,还需要运输到中国进行提纯。美国此前虽然尝试自己发展精炼技术,但多次投资失败,结果纯度始终无法达到标准,最终只能将矿石送回中国进行提纯。这一现象让美国政府内部感到极大的压力,政策的反复和内耗不断加剧。
虽然中国稀土的储量只占全球的40%,但生产量却占到了70%,而且中国还掌握着全球90%的稀土精炼能力。中国不仅依靠开采矿石,还拥有自主的技术和数以万计的稀土专利。更重要的是,核心技术已被列入禁止出口的黑名单,外国无法模仿学习。为了防止技术外泄,国家还要求稀土专家上交护照,未经批准不得出境。
今年4月,中国再度加大了对7种关键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,要求买家详细申报最终用途,并接受审查。这一举措迅速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应,直接影响了其军工和汽车产业链的稳定,导致供应链卡顿。美国的军工和造车企业立刻面临困境。
通过这种出口管制,中国已经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牢牢掌握了主动权,能够随时对军用和民用需求进行调整。中国的这一战略不仅让欧洲等民用市场的供货稳定,也让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压力倍增。
虽然美国和中国达成了一些协议,取消了一些对中国的出口限制,但实际上,实际的稀土供应量远远不足以满足美国的需求。中国利用审批权控制了稀土的出口数量和时机,确保自己始终保持在话语权的制高点,继续捏住全球稀土的命脉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官网-炒股配资门户网-股票实盘配资-五倍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